喜报!祝贺校友崔洁 陈贞 赵志芳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喜报!祝贺校友崔洁陈贞赵志芳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1124日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到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强调,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高度重视发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重要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时代辉煌、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五年评选表彰一次,涵盖工人、农民、一线抗疫工作者、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科研教育工作者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等五年来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代表着我国劳动工作者的最高荣誉。

上海112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接受表彰,其中,我校崔洁、陈贞、赵志芳3位校友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

校友先进事迹介绍

崔洁

86级护理专业毕业 现瑞金医院瑞金医院感染科 主管护师

她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执着坚守了31年。默默奉献、兢兢业业的她,用对护理事业的满腔热忱和对无数病患的真诚关爱,努力践行着不平凡的白衣使命。2003SARS疫情爆发,时任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护士长的崔洁,是当时第一个非典隔离病房的护士长,荣获了200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与全国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的称号。那段日子,她24小时守护着“非典”病人,因为连续作战,还曾累倒在病床边……

2020年春,当人们正兴高采烈迎准备接新春佳节到来时,中原大地一场突然而来疫情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每天都有成千上百人中招病倒,医院患满,医务人员紧缺,特别是护理人员奇缺,武汉告急,湖北告急。疫情的爆发,一下子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团结就是力量,举国上下一场刻不容缓的抗击疫情,治病救人的人民战争已经打响。

疫情的特然其来,激起了作为共产党员的她奔赴武汉参加抗击疫情决心。她第一时间向院领导提出了要求去疫情一线工作。她说:“我是党员,一名党员一面旗,党员就是要在事态特发的时候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曾在2003SARS肆虐时,参与了上海第一例SARS感染者的护理,我有感染科工作多年和对患者护理的经验,请领导批准我的请求。”其实崔洁当时参加非典的救护和如今的抗击疫情的战斗已不能同日而语了,当时的她年轻,身体、家庭等情况都没什么拖累。而如今她已是有俩个九岁儿女的妈妈(双胞胎),爱人因患癌症在家养病,且有一个90多岁的老母亲和一个80多岁的老公公,这些平时都是由她一人来照料,已忙得她不可开交,再加上她患有高血压和慢支,自身身体也不好,再说新冠肺炎是一种高转染性疾病,一不小心就有被感染的危险,思前顾后,她是经过一番斗争的的。去,对于家里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身体状况能行吗?退缩不去,虽然没有人为说你,但觉得这不是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我是一个受党教育多年党员,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应该冲在第一线,疫情这么严苛,前线奇缺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决不能退缩,湖北需要医务人员,武汉需要医务人员,家里虽有困难,但个人的困难都是小事,我必须舍小家为大家,至于身体,只要自己多加注意也没问题。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爱人时,得到了爱人的鼎力相助。院领导在接到她报名时,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劝她不要参加赴鄂防控抗疫战斗,但她群情激昂地说:“不,我是一名党员,平时有在感染科工作,我有丰富的感染疾病的护理经验,2003年我还参加过SARS病人的护理,结累了一定的经验,我应当去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我不冲在前谁冲在前,请领导准予。”院领导见她参战决心这么坚决,也就答应了她的请求。

28日正直新城元宵佳节,晚上她正与俩个儿女及爱人举家吃着汤圆,欢欢喜喜过元宵,突然一陈急促电话铃声,打破了愉快祥和的氛围,医院来电:援鄂人员明天下午集合出发赴鄂。电话铃声就命令,只有十二个小时的准备时间,任务急,时间紧,她一边整理行装,一边安顿好小孩睡觉,再与爱人交代了一些事宜,稍事休息,一早匆匆去医院报到了。为了不让二老担心,她去武汉参加防控抗疫的事都没有告诉他们。

她毅然决然参加武汉疫情战,家中的一大堆的困难留给了爱人。平时俩个小孩的生活起居、学习都是她管,爱人身体不好她还得服持,二老年事已高且有基础疾病,去医院不便,还得经常为他们问医开药。她这一去武汉防空抗疫最前线,给家中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虽已作了些妥善安排,但她还是放不下心来,因此,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不忘电话与家里联系,时时督促孩儿的学习,关照爱人不要忘了给二位老人开药,叮嘱爱人注意休息,不要太累了,做到事无巨细。她为了国家和党的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疫情面前做到舍小家为大家,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宽广胸怀和高风亮节。当前防控抗疫是一场持久的人民战,在这场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是战士,都有责任保护好自己的健康和家园,而每一个医务工作者更是这场战争中的勇士,她就是这样一位当之无愧的勇士。


陈贞

89级护理专业毕业 现上海华东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护士长 副主任护师

她曾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优秀护士。武汉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她作为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医疗队临时党总支第七党支部书记,担任武汉金银潭医院北三病区护士长,她在护理任务重、感染风险高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受到患者肯定和好评。

一、不忘初心,主动请缨驰援武汉

2020年的小年夜,医院按上级要求组织医护人员援助武汉,陈贞在护理群里第一个报了名。大年夜,是预计驰援武汉出发的时间,但为了让辛苦一年的其他护理姐妹踏踏实实在家过年,作为护士长的她,并没有因为可能要到来的驰援而换班。下午四点,当医院领导慰问除夕在岗职工时,看到依旧在病区忙碌的陈贞,询问她有什么困难时,她微笑着摇摇头,“没事,一切都安排好了.......”

暮色时分,她匆匆赶回家准备年夜饭,但第一批出征的命令提前了,同是医务人员的爱人也还在医院值守,陈贞只好放下来不及烹饪的饭菜,向正在高三复习的儿子叮嘱了几句,就拿起行李出发了。上海医疗队抵达武汉后,为了尽快缓解当地医护人员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队员们第二天一完成培训,就全面接管了武汉金银潭医院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两个病区,陈贞担任其中的北三病区护士长。

二、救护生命,不畏艰险勇挑重担

第一次走进北三病区情景让陈贞至今难忘:这是一个简单改建后的重症监护室,30位患者中有20位使用呼吸机,几乎没有一位患者能够躺平;呼吸机、监护仪的报警声此起彼伏、不断响起。这个病区有6个病房,一个护士负责一间病房,3个病人;而陈贞负责2个病房,6个病人,其中3个病情较重。病区护士的工作量很大,除了医疗护理,还要完成给病人喂水喂饭、更换尿不湿、处理便溺等繁重的生活护理。污染区里因为没有工勤人员,陈贞同志除了要完成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外,还要进行环境消毒、垃圾清理,甚至清扫厕所、疏通下水道等事务,有时身材娇小的她还要搬运100多斤的氧气瓶。

疫情初期,防护物资相对缺乏,在抢救一位88岁的患者时,陈贞护士长将病房内唯一一套新风动力头罩留给了为病人插管的医生使用。现在,她回想起插管时自己的脸距离患者开放的气道不足10厘米,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是,从那以后技术娴熟的她主动承担了所有的气管插管配合、深静脉置管、胃管置入、压疮换药等高风险的操作,不仅为了抢救患者更迅速一些,也为了让战友们暴露、感染的风险少一些。

三、科学管理,人文关怀患者

在北三病区,陈贞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是一支“联合部队”——由来自多家医院的不同科室护士组成,成员之间彼此不熟悉,在重症护理经验和水平上也有所差异。她首先在管理上就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她没有犹豫和退缩:熬了几个晚上,查资料找文献,以危重症和传染病护理为核心,制定了十多项制度和流程。标准统一、职责明确后,护理质量很快得到了显著提高,医护协作也更默契。

为了提高救治成功率,她还牵头成立了护理“特种部队”:由3位护士长和能实施ECMO、CRRT治疗的5位护士组成,配合医生实施“攻坚战”;同时亲自挂帅组建了伤口护理小组、静脉治疗小组、管路小组等护理小组,为患者提供更精细、更专业的护理。

在给予患者精良临床护理的同时,陈贞护士长更注重医学人文关怀:在病区里,有的患者存在害怕、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不愿意配合治疗。陈贞每天抽时间去和这些患者聊天、听他们倾诉,帮助他们释放心理压力,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病情。因为患者看不到天天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的陈贞的脸,但她一双温暖而刚毅的大眼睛让人印象深刻,病区患者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大眼睛”护士长。

在党、政府和医护人员的努力下,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越来越多的重症患者痊愈出院。出院患者有的向她深深鞠躬,有的要和她一起合影.......,他们都由心而发的感谢这位技术精湛、充满爱心的守护天使——陈贞护士长。



赵志芳

93级护理专业毕业 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李琦换药室 护士长

  

她曾获得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十佳护士”,“上海市三八红旗手”,“黄浦好人”,“黄浦工匠”等诸多荣誉。


一、以“护者仁爱之心”延续前辈足迹

“李琦换药室”于1995年以第3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李琦老师名字命名,经过老中青三代护理工作者的努力传承,已成为黄浦区卫生系统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赵志芳作为“李琦换药室”第三代“掌门人”,师承李琦老师,坚持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护理工作者“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使更多伤口患者远离了病痛,重获了健康。

赵志芳原先是百年老院“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一名普通护士。从事护理工作至今已24载。她于2009年一月经选拔被领导推荐进了门诊换药室。在之前她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她那娴熟的护理技术、温和的笑容以及耐心细致的服务,总能化解患者们身上的病痛与焦躁不安的情绪,为此多次受到表扬和嘉奖。

“当时能被调进换药室,我是非常幸运的!”每每想起职业生涯上的这一转折点,她颇为感慨。换药工作是一件又苦又累的差事,一些久治不愈的伤口会因化脓腐烂,又脏又臭。面对各种面目狰狞的伤口,刚到换药室时,有些不适应。而又听到前辈说:“我们换药室工作是‘劳改犯’来改造的。又苦又累,待遇低,除了不翻班,没啥好!”听到这心里真不是滋味。“可让我坚定下去的是听到李琦老师和我说的那句话:‘伤口护理工作绝不能在乎脏、臭、累,而要想尽一切办法为患者解决痛苦,使他们早日康复。那时你就不觉得苦了,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正是李琦前辈的这番话,让她醍醐灌顶,为她融入换药室工作指明了方向,心里暗暗告诉自己“我要通过改造自己,去创造不一样的人生价值。”

在她看来,“很多伤口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对其伤口照顾的过程,就像是宝宝出生后哺育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他。我对他微笑,给他鼓励与信心,他就会很开心,会非常配合我,看着他通过自己极其细微的呵护,逐渐成长,最终愈合,‘毕业’,那时的我也会非常开心。”“伤口愈合是需要时间的,整个过程是缓慢的,有些患者伤口情况会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反复,能否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照顾好,这就要考验自己的换药基本功和精神素养了。”赵志芳觉得与患者交心,适时根据其心理变化及时运用所学知识给予心理干预,取得配合,促进康复,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换药的工作不像其他医护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活’,也需要钻研和改进操作方法。”她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追求伤口护理技能极致,她擅长治疗压疮、糖尿病足、下肢溃疡、烫伤、皮瓣坏死等慢性难愈伤口,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她传承创新将中药油膏与新型敷料结合,运用独特换药技术,不断摸索总结出多种前辈换药手法进行命名,如窦道探针螺旋法、镊子扇形推压法、棉球擦拭点压法及无菌剪绣花蚕食清创法等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踏实、钻研来创造更多难愈伤口治愈的奇迹。

二、行人间至善心中有亮光

 对于患者来说,她的细心呵护、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精湛的换药技术抚平了诸多创伤,患者们都喜欢称她为“守护生命的疗伤天使”。她在清创手法上精益求精,在伤口护理领域中独树一帜,很多疑难伤口患者慕名而来,满意而归。

 2016年曾有一封寄往上海市卫计委的感谢信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来信在字里行间饱含患者家属对赵志芳的无比感激与信任之情。接到感谢信后,她根据信中对患者病情细节的描述片段,努力回忆后想起,原来这是她经治的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患者杨阿姨,患有多发性骨髓瘤,早年左胫骨内固定钢板外露伴渗出,多处伤口溃烂,病情逐渐加重以至无法行走。家属带着杨阿姨辗转于数家医院都不见好转,后来听别人介绍来到“李琦换药室”。她根据杨阿姨全身因素及局部因素评估后制定伤口治疗方案。经过近1个多月的伤口护理,患者伤口终于愈合了。

前几年有一位80多岁的老年烫伤患者,烫伤程度非常严重,当时多家医院说要截肢。但家属不同意,后来经医生推荐来到了赵志芳这里。通过她系统的伤口评估,她认为可以放手一试,于是便安排老人入院。她利用休息时间查询文献研究护理对策,换药中不断攻关克难,心里上不断鼓劲,力求最小伤害,最少支出,最少时间,最少痛苦。最终经过160天,患者的伤口愈合了,患足保住了。阿婆激动地握着她的手说“赵老师呀!没有你,我就没有脚了,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呀!”

还有一位来到换药室的乳癌晚期患者,由于皮肤转移结痂后硬如石膏附体,远远望去像是盔甲,身上散发出的腥臭味百里之外就能闻到,疼痛让患者无法平躺,每晚只能坐靠着休息,难眠的痛苦加倍折磨着患者,她的生活质量差到难以想象。根据综合评估,她为她制定了人性化的伤口护理方案。冬日寒冷,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她就把盐水适当加温,轻轻冲洗,棉球轻拭,小心翼翼地蚕食清创去除腐臭痂皮,清创胶软化坏死组织,缓解疼痛,抗菌敷料控制感染等。经过多次细心呵护,难闻的味道消散了,伤口逐渐鲜红了,患者疼痛缓解了,终于能躺下入睡了。此时,患者心中别提有多高兴,含着泪激动地说“赵老师,谢谢你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的希望!”。

曾经有一位身患糖尿病的“老烂脚”病人,怀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李琦换药室”接受治疗。她一边为他擦洗一边观察着病人的伤口情况。赵志芳评估下来觉得他的足底肌腱已溃烂,软组织严重感染,部分骨组织及筋膜也累及炎症。初步处理完伤口后,了解到他住得远,赵志芳马上联系医院,安排床位让他安心治疗。入院后,她时刻注意伤口的变化情况,并经常与李琦及团队探讨换药的改进技术与方法,与床位医生共同制定有效治疗方案。一有空就去看望病人,嘘寒问暖,指导他在治疗的同时如何调整饮食控制血糖;做一些床上的肢体功能锻炼,提高预后生活质量。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奇迹终于出现——足部的坏死组织被去除,新鲜肉芽组织开始形成,脓水越来越少了,创面基本愈合,病人的局部不适症状也逐渐消除了,她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换药工作要求护士必须戴上口罩,一来避免口腔内的唾液进入病人的伤口,二来保证卫生安全。即便如此,在她换药的同时,总能从她眉眼间的笑意盈盈感受到抚慰与安定的力量。“我们喜欢找小赵护士!她换得好!”赵志芳的病人,总是喜欢这么评价她。

三、一袭白衣十多载甘将青春谱芳华

十余年来的专科护理道路,在她看来,换药是一门技能,更像是一种艺术创作。对患者伤口的呵护,就像是在修复残缺的美。要让患者得到心灵的抚慰和对痊愈的希望,就要投入更多的科研精力。因此她在日常躬耕实践、治愈疗伤的同时,更不忘传道授业、科研攻关、传承创新。

目前,由她承担参与的市区级课题有十余项、论文十余篇,其中《立奇膏联合百克瑞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获黄浦区护理学会论文比赛二等奖。她参与的《蚕食清创法联合立奇膏治疗糖尿病足》项目获第28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银奖;同时,她也是上海国际造口治疗师学校见习基地、上海市护理学会伤口适任护士实训基地、黄浦区伤口护理实训基地的带教总负责人,近3年带教学员五百余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

她坦言,学科的研究与进步,离不开团队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共同提高。目前她带领的团队又培养了2名国际造口治疗师和3名伤口专科护士。

她与团队不断完善工作制度及换药流程近50多项,利用空余时间制作视频及宣教手册,开展专业知识讲座及业务培训。通过院领导牵线搭桥各方面的支持,探索服务模式新转型,开展党建带团建,使优质护理资源在区域内共享。她利用下社区平台对社区护士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社区护士伤口护理管理水平及换药操作能力,切实解决老百姓“换药难”问题。为此,她参与的项目《建立区域伤口护理联盟共享优质护理资源》获2018年上海市“优质护理资源向基层辐射区域联动”优秀项目。

通过院内、院外会诊及网络微信平台远程咨询指导,她能够出诊到上海各区,网络服务达全国各地。她个人年换药达万余人次,年治愈率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她带领的团队获得了“上海市模范集体”、“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 、“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等称号。

而在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她更是积极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和医院志愿者服务队,并递交了特殊党费。她放弃了休息时间参与到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去。

时光如梭,凭着她对护理事业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凭着她高超的换药技术,良好的业界口碑,而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中国护理事业不断阔步前行的大潮中,她以“护者仁爱之心”延续前辈的足迹,成为了老百姓心目中“守护生命的疗伤天使”!















喜报!祝贺校友崔洁 陈贞 赵志芳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