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敏华(原新华护校61级护理专业),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超声科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她以超声影像诊断和介入消融治疗为研究重点,以解除肿瘤患者病痛、延长非手术适应症肝癌患者生存期为努力目标,从中国国情出发,用廉价易推广的超声开拓数个新领域,创建了十余项新技术,突破多项前人视为“禁区”的领域,解决了临床诊断及肝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难题。
她先后获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北京市劳模、全国医德标兵等十多项奖励;主持国家科技部863课题及部市级科研基金8项,共获部市级科研奖励十四项;2016年被世界无国界肿瘤介入治疗大会授予肿瘤介入治疗“开创性贡献金奖”。
她从医40年,前20年醉心于肝癌、胆囊胆管癌、肺外周癌、食管癌的早期诊断,也突破“禁区”,让超声应用于神经外科对颅脑、脊髓微小肿瘤的术中定位;后20年则沉浸于超声引导对难治性大肝癌的规范化介入治疗,打破了医学界的固有观念。当她和学生站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研究成果时,她实现了自己在日本留学时许下的誓言:“我要在国际会议上,用我的成就,让世界重新看中国。”
2004年,国际权威机构制定的“欧超联指南”正式进入中国指导临床应用,陈敏华通过对病例的分析和研究发现,这个指南并不适宜中国乙肝肝硬化背景的肝癌早诊。“诊断指标不完善,有可能漏掉早期肝癌。”陈敏华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适宜中国肝病背景的肝癌早诊标准,制定了中国超声造影指南。获得大会权威的好评,称为“中国年”,并委托她举办下一期的国际造影大会。当坐上主席台的那一刻,陈敏华内心澎湃,因为她用25年时间,实现了当初在日本的誓言。“我虽不会讲英文,但我能坐在主席台上,还能被美国、日本邀请去讲课,因为我们的研究成果获得认可。”2008年,欧超联指南参照她们的研究结果修改了指南,2010年陈敏华被邀请参加世界超声联合会组织的“国际超声造影指南制定”。“肝癌早诊”系列研究获得2008年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2015年获得“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突破”奖励。
2006年,陈敏华应我国肝癌外科汤钊猷院士的邀请,主持我国“肝癌治疗新进展大会”,任大会执行主席。2016年,在无国界肿瘤介入治疗大会上,陈敏华获得了肿瘤介入治疗“开创性贡献金奖”,全世界只有3个人获此殊荣。“得到国内外同行和患者的认可,就是我们奋斗的价值。”陈敏华说。